●物價調整方案篇-【只有總指數可以調嗎?】工程會96年3月9日發布
自行政院於93年公布「中央機關已訂約工程因應國內營建物價變動之物價調整處理原則」後,採行物價調整之機關均以總指數2.5%作為調整依據,而且在前面的總指數物調處理原則中規定,如果機關採用總指數2.5%進行調整,就不能再併用其他指數調整(例如金屬物價指數)。
但事實上,在不同的工程中,各種原物料於合約中所占比重不同(比如公路工程,就會使用大量的砂石料),一律使用總指數作為調整依據,往往無法「對症下藥」,因為總指數是物料價格指數之平均數值,無法反應單一物料之漲幅或該物料在特定工程受到波動的真正影響,所以廠商也一再反應,總指數還是無法彌補他們的損失。
ivychang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物價調整方案篇--【常用物調處理原則】比較
主管機關發布之物價調整處理原則
(一) 行政院於87年6月4日第2581次會議核定「砂石短缺因應對策」,交通部即於87年9月頒訂「交通部暨所屬各機關因應國內砂石價格上漲之物價補償或調整方案」作為交通部及其所屬機關針對因砂石價格上漲事件調之審核依據(簡稱砂石補償方案)。
(二) 行政院於92年4月30日以院授工企字第○九二○○一七六一二○號針對鋼筋 物價波動發布之「因應國內鋼筋價格變動之物價調整處理原則」(簡稱鋼筋物調原則)。
(三) 行政院復於93年5月3日以院授工企字第備○九三○○一七二九三一號間針對普遍營建物價波動頒布之「中央機關已訂約工程因應國內營建物價變動之物價調整處理原則」(簡稱總指數物調原則)。
(四) 針對上揭主管機關發布之物價調整處理原則,比較其規範內容及效力如下:
ivychang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物價調整處理原則之性質及效】力(一)-發表於律師雜誌96年3月號
壹、 前言
台灣營造工程近年來受到物價波動影響,致營造業工程成本不斷增加,此由行政院主計處所公布自民國八十年至九十六年三月間之營造業物價指數變化亦可窺知[1],營造業物價指數呈現逐年攀升之趨勢,且其波動時有劇變。而公共工程營建契約通常履約期間較長,相較之下,公共工程之承商遭受更為劇烈之物價波動影響,而主管機關為因應劇烈物價波動產生之影響,雖陸續頒布相關物價調整處理原則及辨法,惟仍發生工程主辦機關拒絕適用前揭物價調整處理原則之情形,法院實務亦多認為主管機關頒佈之物價調整處理原則性質為行政規則,廠商不得作為請求依據且法院亦不受其拘束,由此值得再深入討論者,主管機關發布之各項物價調整規定,其性質及效力為何,如機關不予遵循,有何種法律效果?討論這個議題之原因係為,政府採購行為的法律性質按目前法制及通說,採行雙階理論說,將政府採購行為性質及其救濟程序分為二階段,政府採購行為至履約階段後即認為係國家之私經濟行政行為,亦即國家與人民間係成立私法法律關係。私經濟行政為私法性質,受到私法自治、契約自由等原則之影響,國家對於形成契約內容有相當廣大的形成空間,不受公法上一般原理原則,例如依法行政,法律保留、基本權利保障等限制,也不受行政法院管轄,國家以私法手段達成公行政任務,固然有其優點及存在價值,但國家本身與一般人民間本不具備實質對等地位,在私法關係中反而開拓行政機關恣意宰制契約內容的空間,致國家可利用當事人實質地位不對等,以國家潛在的高權優勢,恣意對人民的基本權利進行限制,所以國家若濫用行政達成方式的選擇自由,即形成公法遁入私法之流弊。是以,如機關為政府採購所進行之私經濟行政頒佈行政規則,要求機關遵照辦理,其效力究應如解釋?另因傳統行政規則在行政行為中之定位及內涵並無對外效力,法院亦不受其拘束。是以,機關雖頒訂前揭物價調整處理原則,惟機關如不遵照辦理,有何法律效果?以下嘗試分析如后。
ivychang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物價調整處理原則之性質及效力】(二)-發表於律師雜誌96年3月號
(續(一)篇)
二、 物價調整處理原則之性質屬「行政規則」
(一)按行政程序法規範之國家行政行為態樣為:行政處分、法規命令及行政規則、行政契約、行政計畫及行政指導等,行政院為因應營建物價劇烈變動對公共工程造成之衝擊,乃自行頒訂前揭物價調整處理原則,要求中央機關及所屬機關照辦,基於前揭物調處理原則並非「基於法律授權」,對「多數不特定人民」所為一般抽象對外發生法律效果之規定,所以其非行政程序法第150條所規定之法規命令,究其性質應屬行政程序法第159條規定之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依其權限或職權為規範機關內部秩序及運作,所為非直接對外發生法規範效力之一般、抽象規定之「行政規則」[1]。
(二)物價調整原則係屬「何種類型之行政規則」:
ivychang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物價調整處理原則之性質及效力】(三)-發表於律師雜誌96年3月號
(續(二)篇)
壹、 物調處理原則之效力
一、 物價調整處理原則之對內效力
行政規則之內部效力係指針對行政機關及行政人員具有規律其行為之效力,下及機關及行政人員基於行政體制之服從義務[1],應尊重並適用行政規則[2],行政規則在行政機關內部具有法效力應無爭議,是本文針對物價調整處理原則之對內效力部分不擬多作論述,而以物價調整處理原則是否具有對外效力為本文重點。
二、 物價調整處理原則之對外效力
(一) 探討行政規則對外效力問題,主要係因一般見解認為,行政規則僅具有對內效力,而不具有對外效力,亦即行政規則原則上僅是規範行政機關內部法秩序之規範,非屬規範行政機關與人民間之行政外部法律關係,且司法裁判亦不必然受其拘束,但實質上,機關依照行政規則作成之行政行為經常對人民之權利義務產生重大影響,而具有其事實上效力,是行政規則是否應產生對外效力及拘束法院之裁判,實有討論及重新審視之必要。
ivychang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物價調整處理原則之性質及效力】(四)-發表於律師雜誌96年3月號
壹、 物價調整處理原則與政府採購行為-權利性質與救濟
一、 政府採購行為之性質及救濟管道
政府採購行為之法律關係性質,主要學說有「私法行為說」、「公法行為說」、「雙階理論說」,早期司法實務見解均採私法行為說,而均由普通法院加以審判,惟自政府採購法於九十一年二月六日針對救濟制反修正施行後,已明確採行雙階理論說,即將政府採購行為性質及其救濟程序分為二階段:1、視政府機關於招標、審標、決標階段之行為具有公法性質,其救濟制度採行向行政機關申訴、異議及向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之救濟程序。2、將廠商與機關於成立契約關係後發生之履約爭議視為私法性質,其救濟制度則採行一般民事糾紛之調解及仲裁程序。此觀政府採購法九十一年二月六日修法理由:「1.政府採購行為一向被認定為『私經濟行為』,故已有契約關係之履約或驗收爭議應循民事爭訟途徑解決,使救濟制度單純化;且本法設有調解制度,已足可提供救濟管道。本條原規定履約或驗收之私法爭議,得由得標廠商自由選擇適用申訴程序或仲裁、起訴,將造成救濟體系積極衝突,實有不宜。爰予刪除。2.關於履約或驗收爭議得提出異議、申訴規定及第八十三條視同調解方案規定既經刪除,本條但書已無實益。爰移列於第八十五條之一第一項規範之。」即明。由此可知,政府採購行為同時包含公法關係及私法關係。
ivychang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廠商參與政府採購案/爭議救濟途徑淺析(上)--本文發表於營造天下92年9月號
壹、前言
自政府採購法於八十八年五月二十七日正式施行以來,無論係政府機關辦理採購或係廠商參與採購均已有明確應循之法定程序及原則,違反程序規定之效果及罰則亦有明定,使廠商參與政府採購案之意願亦相對提高,惟於廠商參與採購過程中,時常在不同階段與機關間產生爭議,為解決各種採購爭議,採購法亦有規範設計一套特殊的救濟方式,且於九十一年二月六日修正時,又特別針對爭議救濟途徑作相關修正,可知,此乃廠商於參與政府採購案件時,為解決分別於招標、決標、審標、驗收及履約過程中產生之爭議,實不可不知應循之法定救濟途徑、程序及其個別效果,如救濟途徑是可供選擇時,又以何種方式為佳,本文乃精要介紹政府採購案件之各種爭議救濟途徑。
貳、爭議救濟途徑依採購程序階段而有所區別
ivychang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廠商參與政府採購案/爭議救濟途徑淺析(下)--本文發表於營造天下92年9月號
(續上篇)
壹、前言
承前述,政府採購案件之救濟途徑依採購程序階段而有區別,分為招標、審標、決標階段及履約階段,本文上篇已將招標、審標、決標階段及不良廠商之救濟程序作過介紹,本次下篇則以介紹履約階段之救濟途徑為主要內容。
貳、救濟程序介紹
一、招標、審標、決標階段之救濟程序(請參閱本文上篇內容)
二、不良廠商之救濟程序(請參閱本文上篇內容)
三、履約階段之救濟程序:
承本文上篇所述及,廠商與機關於成立契約關係後發生之履約爭議,係將之視為私法性質,其於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救濟制度亦採行一般民事糾紛之調解及仲裁程序,此參政府採購法第八十五條之一之規定:「機關與廠商因履約爭議未能達成協議者,得以下列方式之一處理:
ivychang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